八月初,海南首次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三亚,三亚及周边地区首次面对疫情防控复杂严峻的形势。8月8日晚上,在接到学校号召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支援三亚抗疫的通知后,刚入职材料学院的“新海大人”虞培军老师,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成为了海南大学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一员,于10日下午到达了陵水县。
图一:省直机关首批支援陵水县抗击疫情青年志愿服务海南大学志愿者,后排右一为虞培军。
抵达目的地的第一天,虞培军老师就听令马不停蹄地为当地用于病人隔离的酒店进行清扫和消毒。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工作,志愿者团队为酒店整理出房间一千余间。简单地在酒店地下停车场席地用餐后,志愿者们立刻动身前往本次抗疫的前线:英州镇。
图二:支援陵水县抗击疫情青年志愿服务海南大学志愿者工作后席地用餐,左一为虞培军。
在抵达英州镇后的第二天,根据属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分工,虞培军老师被调往英州镇天堂村参加核酸检测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第一次身着不太合身的“大白”防护服的他,主动承担起了维持居民核酸检测秩序的工作,并与核酸检测组长及队长积极沟通,互帮互助,在炎炎烈日下,对该村千余名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确保“不落一人”、“应检尽检”。
在天堂村参与了三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后,虞培军老师便被调往了英州村的一品清水湾小区担任小区长的工作,从“大白”转变成了“守门员”。起初,由于该小区居民被安排到集中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清晨6点,虞培军老师就赶往小区,呼唤小区业主起床集合,排队有序前往英州镇政府对面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并积极与检测点的其他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沟通,为小区业主们争取到了在一个通道集中做核酸的机会,打消了业主们对和其他小区人员核酸检测混管的担心。并且在完成自己负责的小区居民检测后,在核酸检测点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为检测点长达100多米的队伍维持秩序,并设置了合理的警戒线,时刻提醒前来核酸的居民保持距离,检查健康码,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完成第一天的采样后,他又积极与小区的物业沟通,听取业主们对生活物资及核酸检测的声音,并且检查了小区的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和物理隔离场所等硬件设施,并前往小区各个出口巡视,确保小区只留下一个出口并且24小时有专人值班。
在听到了业主们希望能在自己小区开展核酸检测的声音后,虞培军老师立刻联络了同为志愿者团队一员的滕老师和管控组组长张元老师,两位老师立刻帮忙安排了核酸检测人员进入小区为业主们上门采样,“海大人”之间的默契和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获得了居民们的赞扬和感谢。同时,完成了信息统计、录入及上报的工作,也为需要离陵的居民办理通行卡,向居民们解释并协助其离陵过程。
到目前为止,陵水县的疫情防控已经获得了阶段性胜利,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虞培军老师督促并协助该小区的居民们做到了“应检尽检”、“不落一人”,为英州镇的抗疫行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虞培军老师是海南大学第五批抗疫志愿队的一员,该志愿队共有16名成员,对口支援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像刘亚老师这样的海大“逆行者”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海南大学先后派出六批抗疫志愿队,共计83人,分赴三亚、陵水等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图三:体型高大的虞培军老师穿上防护服,成为了最“大”的大白。
图四:虞培军老师与同为志愿者的组长生态环境学院的李卫东老师一同维持核酸检测的现场秩序。
图五:汗水浸透了衣衫,渗出了隔离服,虞培军老师在居民核酸检测的队伍中穿行,检查大家的健康码。
Copyright ©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