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所以要避免说错话才行。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本不去说那句话。为了避免发出不当的批评,在你说任何话之前,都该先想想自己想说什么、该说什么。很多人往往心直口快,根本没想到自己犀利的言词可能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因此说话不能不经过大脑,在要说出口之前,先想想看”如果别人对我这样说,我会作何感想?”、”我的批评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多花一些时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就不会说错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了。
在危地马拉的土著人家中,常可以见到一种色彩亮丽、鸡蛋大小的盒子,当地人称它为“烦恼盒”。在“烦恼盒”中,放置着6个小巧的玩具娃娃。当家中有人遭遇到麻烦事,这个被搅扰的人就会拿出“烦恼盒”,从中取出一个小娃娃,将心中的郁闷、烦恼向娃娃倾诉一番,然后将娃娃放置在盒子外边。
如果在同一天,家中又有人遇到了烦心事,那么另一个娃娃就会被选出来当“听客”。每一个娃娃在听过主人的心声之后,都会被留在盒外,仿佛接管了那些苦恼和麻烦,主人则一身轻松地安心做其它事情。在一天结束之后,所有被选出的娃娃又都会被重新放到盒子里,以供明天之用。
一个娃娃负责一个烦恼,这个方法听起来有趣而且有效。事实上,盒子里的娃娃哪能帮主人排忧解愁呢?它们的作用只是心理暗示而已!然而,危地马拉人的“烦恼盒”却阐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是无法立刻就能被解决或消除的,而它们的存在,成为我们忧心忡忡、烦躁消极的源泉。
受危地马拉人“烦恼盒”的启发,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应对烦恼的简单公式:首先,将烦恼彻底诉说出来,无论对象是朋友、家人,还是盒子里的小娃娃;然后,如果这桩烦恼能够或者需要被及时解决,那就立即行动起来,如果是当下解决不了的烦恼,那就将它们搁置起来,将注意力和精力聚焦在其它必须要做的事情上。这个公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倾诉——行动或搁置——继续前进。
其实,在现实面前,忧虑和烦恼于事无补。它们就像一把摇椅,看起来一直在运动,但事实上只是原地摇摆,没有前进半步。只有尽力转移这些负面情绪,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和高效。
Copyright ©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